非遗传承 文化创新 | 大理鹤庆实践行
来源:原创文章|发布时间:2025-01-06 15:38:48|浏览人次:736

    2025年1月4日,武汉设计工程学院与鹤庆县委政府在寸光伟银艺文化传习馆隆重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研究中心”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创意产业协同研究基地”授牌仪式。此次活动以“地域文化与乡村振兴暨非遗传承与文化传播创新”专题研讨会和“沧海遗珠•桴鼓相应——非遗传承与文化创新设计”作品展的形式展开。同时也是鹤庆县首次与高校合作的艺术展览类活动,是“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的一次成功实践。

    鹤庆县文旅局局长龙江薇,鹤庆县县非遗中心主任王军,鹤庆县宣传部负责人唐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寸发标,云南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遗传承人段六一,云南省级非遗传承人李福明,大理州级非遗传承人王华藻,鹤庆县职业高级中学校长、银器产业学院院长周鑫,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客座教授寸光伟,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校长龚少平,教务处处长吴茜、招生就业办公室副主任黄雯、以及公共艺术学院执行院长谢跃、副院长陆超、公共艺术系主任余青莲、骨干教师陈翔宇和时尚设计学院骨干教师朱力特、巩崇智等出席了此次活动。

    鹤庆县新华村的银器制作技艺源远流长,起源于唐朝的南诏国时期,拥有千年的传承历史。“小锤敲过一千年”生动地描绘了鹤庆银器锻制技艺的悠久历史。千年前,鹤庆的银匠们沿着古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西突北进,在东南亚、西域、藏文化区和汉文化区留下了密密匝匝的足迹,使鹤庆新华银器声名远播,流传至今。

    此次活动是继时尚设计学院与寸光伟银艺文化传习馆在鹤庆县新华村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后,实践教育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早在2023年11月,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时尚设计学院产品设计(珠宝首饰设计)21级学生组成的专业考察队远赴云南省,开展民间传统手工艺调研与实践活动,积极探索非遗传承创新和手工技法学习等实践教育新模式。作品展中不仅展出了时尚设计学院师生考察实践的学习成果,同时也是时尚设计学院教学成果与学生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

    研讨会上,双方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设计与创新应用、激活非遗的文化价值与经济潜力、助力乡村经济发展与文化振兴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推动地域文化现代化表达与传播,调整设计专业的学科建设方向,培养具备传统文化素养又掌握创新设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加强高校、地方政府、非遗传承人、文化企业之间的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形成乡村振兴与非遗保护的可持续生态系统,助力乡村振兴与非遗的可持续发展。

    活动结束后,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客座教授寸光伟老师带领武汉设计工程学院一行参观了云南省鹤庆县新华村的云南银器博物馆,该馆是中国首家银器专业博物馆。博物馆收藏了2000多件银器手工艺品,历史从唐朝跨越现代,包括日常生活用具、宗教用品和配饰品等,展现了银器的独特魅力和精湛工艺。团队成员近距离观摩了鎏金、锻造、掐丝以及珐琅等精湛技艺,并与寸光伟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寸光伟老师详细介绍了银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大家围绕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银器文化、如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此次活动不仅为非遗的活态传承搭建了平台,也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宝贵机会,彰显了校地合作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将实践教学与鹤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发挥学术特长与地方文化的各自优势,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为非遗的传承与创新培养了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为地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与传播贡献了智慧和力量。